扫一扫关注送礼

扫一扫关注送礼

帮助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学府考研 > 新闻传播学 > 复习经验

10个新闻传播学复试必考知识点(上)

时间:2021-02-19 来源:学府考研网

近几年新闻传播学一直是考研的一个热门方向,甚至吸引了很多跨考的同学,为了帮助各位同学能更好的进行复习,学府考研小编整理了“10个新闻传播学复试必考知识点(上)”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设性新闻

在2019年和2020年初试的考察内容中,已经有多所院校对建设性新闻这一知识点进行了考察。

随着近期学界对建设性新闻的研究大大增多,疫情中也出现了许多建设性新闻报道,不排除这一知识点在复试中以更加多样的考查方式出现:比如老师可能会让你就具体的一篇建设性新闻报道谈谈你的看法。

名词解释

建设性新闻是一种 新兴的新闻形式,目前学术界和业界对建设性新闻有很多不同的表述,比如积极新闻、好新闻、预期新闻等,其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为公民提供资讯的新闻报道。

旨在提供公平、准确、语境化的世界观,而非刻意强调消极面和时间的错误走向,是对情绪化、消极化报道的反击。

作为一种强调问题解决导向、凸显发展理念、弘扬正向价值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建设性新闻对于当前进入“后西方,后机构,后真相”时代全球新闻业的角色重塑和价值重构绘制了新的路线图。

答题金句

在数字媒介环境下,新闻用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而是集消费者、解读者、传播者等多种身份于一体的新型生产主体。建设性新闻对新闻接受过程的概念化,也有意识地服从这一逻辑。简单来说,在建设性新闻的理念中,新闻的接受既是一个参与式的新闻循环传播过程,也是一个对话式的意义协同生成过程。

建设性新闻代表着新闻业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它在话语或形式上并不强调对数字技术的使用,但它的种种理念和实践则全面服膺数字技术和数字信息生态的逻辑。在这一逻辑的支配下,传统新闻生产的线性结构被打破,新闻用户的能动性、心理和情绪成为积极的生产要素,而“介入”则有可能取代“客观”成为未来新闻专业理念的内核。

新闻透明性

新闻透明性和建设性新闻一样,也是从2019年兴起的考察热点。这是因为近年来,伴随UGC、公民新闻以及数字技术对传统新闻生产与把关的系统性影响,新闻客观性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悖论进一步加剧。

而且,随着非机构新闻生产主体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学者科瓦奇、罗森斯蒂尔的两部新闻研究专著《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真相》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学者们将透明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寻求解决或者替代客观性原则所面临的学理困境,这也是部分院校选择把新闻客观性与新闻透明性放在一起考察的原因之一。

名词解释

透明性是一个机构通过允许其内部活动或表现被外部行动者监督的一种信息的主动披露行为。在新闻生产领域,新闻透明性被视为新闻业内部和外部人士对新闻流程进行监督、检查、批评,甚至介入的各种方式。

透明性的本质是将新闻生产的“后台”行为及其决策意图置于“前台”,打破新闻生产中编辑部与受众间无形的“墙”,将新闻生产行为由以往的“主动不可见”变得“主动可见”。

新闻透明性原则包括“公开的透明性”以及“参与的透明性”,前者指的是新闻生产者是否对新闻制作过程保持公开,包括告诉公众事实来源,向公众展示已经在报道中囊括一切有关的利益团体;而后者指的是使公众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来,包括允许公众对报道内容有所贡献,使用“用户生成内容”等。

答题金句

数字时代的新闻伦理正面临“不确定性”。在新闻业信任危机的背景下,重建与公众的信任是新闻业亟待重视的问题。透明性的“出场”无疑顺应了这个时代对新闻伦理的新要求。

传统机构媒体可以利用区块链, 在新闻源上实现某种程度的程序认证, 从而使新闻生产的采集过程实现可核查与透明性。具体做法为, 最初的区块可以附上消息源头的信息作为来源证明, 之后可以不停叠加最新的信息, 这样每一次的更新都加入不同的背景材料, 从而可以持续跟进和讨论。如日本Tech Bureau公司提供的私有链技术发展平台“猕讯”, 正计划为美国媒体引进区块链, 以提供一整套追踪新闻来源的解决方案, 从而实现媒体的信源认证。

四全媒体

通过梳理近两年的初试真题,我们可以发现四全媒体是当之无愧的高频考点!“四全媒体”是大大 2019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新概念,了解了这一背景之后,其实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学校都考察了四全媒体。

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考察,多从四全媒体的含义、其对于新闻业的影响、面临的挑战以及四全媒体的意义四方面出发,大家在复习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要对这几方面的内容格外注意。

名词解释

四全媒体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概念。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
全程媒体是媒体在播报一个新闻事件时,从事件的开端到最终的结果,媒体都对其进行跟进,使得事件的每一步进展消息都能即时对公众进行发布;

全息媒体,指信息传播的形式不再拘泥于简单的图文,AR、H5、音视频等新鲜形式更能为受众带来全新的体验,能够对新闻信息进行立体的展现;

全员媒体即指在信息传播渠道十分便捷的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人人都持有对事件的话语权;
全效媒体指的是媒体的分众化特征愈发明显,能够更加精准、更加高效地将传播分类。

四全媒体是我们国家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无缝隙融合的实践产物,是媒体融合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将媒体融合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必经之路。

答题金句

四全媒体框架虽然被划分为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个层面,但它们之间并非彼此割裂、相互独立。随着传播技术和媒体形态的迭代升级,“四全”传播结构也将不断完善,并推动整个媒体环境的变革。

可以预见的是,媒体一方面要善于搭载技术内驱力,主动适应未来“AI+5G+VR”的新技术体系,升级重构新闻的产制流程;另一方面,还需要重新审视新型受众的信息需求,尤其关注“数字化移民”和“智能化生存”人群,以高品质的视频内容守正创新,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四力

与四全媒体相同,同样是由大大提出的“四力”理论也作为一个高频考点在近两年的初试频繁出现。按照这一趋势,在复试中很有可能对这一知识点再次进行考察——例如让考生结合实际,谈谈四力理论对于新闻工作者的现实要求。

名词解释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国际新形势,以及意识形态领域传播格局的多元化,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凝聚转型发展力量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巨,增强“四力”、锤炼本领的要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

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主力军,广大新闻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下力践行。

答题金句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新闻工作者的内在要求,也是书写新时代采写好新闻的必然要求。“四力”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是新闻工作者综合能力的体现。要采写出好的新闻作品,必须在增强“四力”上下功夫。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高,只有不断掌握新知识,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本领能力,拥有“铁脚板”“雷达眼”“超级脑”“好笔头”真功夫,采写的新闻才能产生能够统揽全局的“重磅炸弹”效能,从而最大化地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具身传播

由于疫情的特殊原因,很多学校都选择网络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企业也多用线上开会的方式开展工作,在这种交流情况下,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交流时身体在场的重要性,所以身具身传播很可能成为复试考察的重点,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对这部分知识格外注意。

名词解释

具身传播中的“具身”一词来自于英文词汇“embodiment”,目前学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可将其理解为将具身性引入传播与身体研究中而产生的传播类型。

“具身”是指在投入到某活动时,人的身、心、物以及环境无分别地、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以致力于该活动的操持。

具身既是我们的身体向周围世界的外化,也是周围世界向我们身体的内化,但无论如何,它总是与我们的身体相关并最终体现在我们身上的。

具身传播不是简单的技术或情感加诸于身体,而是人在某一活动中达到一种与周围环境相融的物我合一的传播类型。

如今人类经验越来越依赖技术媒介与世界发生关系,具身传播不仅是技术对身体经验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从人—技术媒介—世界关系的相关性揭示了媒介技术的生存论转向。

答题金句

新媒体传播越来越强大的技术具身趋势,改变了身体-主体存在论的“在场”“缺席”的基本含义,创造了人类社会崭新的“在场”——虚拟远程在场。新型媒介技术造就的新型在场方式,与意识主体、身体-主体的在场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一方面, 它的器官分割法与笛卡尔机械身体观的“无身体的器官”有类似之处,人体各种器官失去了和身体的整体性关联, 身体只不过是器官的集合体, 身体的本源性、整体性、生产性的特质被抹杀了。另一方面,它又与身体——主体突出的身体性在场有一定关联,只不过这种在场是一种肉身的虚拟性在场,被机器捕获的声音、影像创造了一种崭新的远程在场方式,这种方式,并没有消灭肉身在场,而是与肉身在场相融合,开启了人类存在方式的新时代。

以上就是学府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个新闻传播学复试必考知识点(上)",更多新闻传播学考研资讯可点击新闻传播学栏目进行查看。

【推荐阅读】

2021全国各高校硕士研究生新闻传播学专业目录汇总 

2021考研新闻传播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新闻传播学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分享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方式:4001000686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